帕金森氏症(PD)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所知是患者腦內生產多巴胺 (Dopamine) 的神經細胞退化所致,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它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 此圖來源於:https://6k.pub/3hBc 1、藥物治療 帕金森氏症的征狀主要是缺少多巴胺(dopamine)所引起。現時所有對抗此症的藥物,都只是紓緩徵狀,暫時還未有藥物或治療方法以減慢退化或令腦細胞復原。 對大部分患者來說,當征狀逐漸惡化時,他們都需要使用藥力較強的「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溴隱亭(bromocriptine)、培高利特(pergolide),或「左旋多巴」,如心寧美(Sinemet)或美多巴(Madopar)。 大部分藥物可能出現以下的副作用:暈眩、噁心、嘔吐、幻覺、失眠或有睡意。有些副作用在身體適應後會慢慢減少,但有時嚴重的副作用會迫使患者減少或停止服藥一段時間。而「左旋多巴」的兩種特有副作用(不自主動作和「開關」的藥效變動)出現後,通常很難完全消除。這時患者必須和醫生商討,選取最合適的藥物組合和劑量,務求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2、手術治療 近年來,治療巴金森症的手術有新突破。最新的方法是應用微創腦外科手術,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組織內,再透過電線,連接到刺激器(Stimulator)。刺激器一般是植入皮膚之下,和心臟起搏器相似。這種技術在外國相當成熟,許多研究報告亦證明其功效顯著,手術後患者服藥分量可大大減少,而活動能力卻大大提高。 這種新一代的手術已引入香港,由三間大型公立醫院提供。然而,刺激器費用相當昂貴,大約十五萬至二十萬港元(由2012年中始,通過相關評估的病人,醫院管理局會全數資助刺激器及電極等硬體的費用)。此外,雖然近年微創腦外科手術發展成熟,手術的風險已較前大大降低,但醫生仍然要衡量手術的得益及風險。 因此,若一些晚期患者在使用了最合適的藥物,仍未能解決不自主動作,又或「開關」的藥效變動等副作用,加上通過醫管局的嚴謹評估,醫生方會考慮讓患者接受手術,提高活動能力。 三、日常保健一樣重要 除了藥物控制外,日常保健亦不可少。在飲食方面,均衡飲食對帕金森氏患者至關重要,但是,為避免影響左多巴的藥效,患者應以低蛋白飲食為原則,若有便秘症狀,也可透過補充膳食纖維來舒緩。 此外,規律的運動也有助於帕金森氏症患者復健,像是慢跑、游泳、伸展運動、太極拳等等,其中太極拳能增加心肺功能及改善平衡能力。只要按時服藥與適度運動,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參考文獻:http://www.hkpdf.org.hk/info_sc.php?id=5 Disclaimer聲明: 以上資料由Poss技術團體儘責提供, 並僅供參考, 也不代表Poss立場, Poss對任何人仕因使用, 誤導,或依賴任何資訊或內容, 而至造成任何損失, 一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完)
帕金森氏症常見症狀及治療方法
二、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