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屬於精神科(psychiatric department)的範疇。其主要特徵包括持續(兩周或以上)的情緒低落、消極、悲觀、暴躁、焦慮、孤僻等,對平時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動力,和思想變得負面等。 這些徵狀會影響患者的生活,例如工作、學業和社交等,嚴重時更可能會有自殺的風險。 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但成因各有異同,歸納可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 治療抑鬱症的種類概述如下(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治療)。 1. 服用抗抑鬱藥的藥物治療。比如三環抗抑鬱藥(TCA)和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鎮靜劑。不過藥物治療一般會有副作用,請遵醫囑。 2. 心理治療,包括較常採用的治療方法以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或簡稱CBT) 和心理分析法(Psychoanalytic Therapy或Psycho-dynamic Analysis)為主。 心理治療主要是透過改變病人的負面思想及行為模式,令病人可以更客觀及有科學根據地改善自己的情緒問題。醫務人員會透過這類治療,為病人提供適當的支援及協助,從而找出病發的誘因。按個別病情而定,有需要時,病人需服用藥物以配合心理治療,使療程更有成效。 3. 物理治療,包括生物磁能療法(Biomagnetic Pair Therapy)。它是一種綠色健康冶療, 自然及全面性, 不用吃藥, 不用注射藥物, 沒有副作用, 提昇免疫力, 調整及平衡身體的酸鹼PH值, 以達自療及健康的作用。 4. 腦電盪治療(ECT)。對於嚴重抑鬱的病人,如果經過藥物和心理治療後仍成效不大,在適合病人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腦電盪治療。藉著微量電流通過腦部,改善腦部的新陳代謝平衡,達至改善精神症狀的效果。療程需視乎個別病情而定。 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援系統對預防本病復發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盡可能解除或減輕患者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提高患者應對能力,並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以防復發。 以上資料由Poss技術團體盡責提供,並僅供參考,也不代表Poss立場, Poss對任何人士因使用,誤導,或依賴任何資訊或內容,而至造成任何損失,一概不承擔任何責任。(完)
遠離抑鬱症,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
Disclaimer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