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們講了失眠的原因和種類及其病症,本文專講失眠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依據國際疾病分類碼(ICD-10)對非器質性失眠(nonorganic insomnia)的診斷標準為: 1.難以入眠,或難以維持睡眠,早起,或無法恢復健康的睡眠;2.這個睡眠障礙發生在每週至少三晚且持續一個月以上;3.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或 睡眠品質已引起明顯的白天功能障礙;4.這類睡眠障礙不是因器質性的原因如神經學的或身體的疾病或使用精神疾病藥物所造成。 國際睡眠協會給出了失眠診斷流程圖,如下: 短期失眠症的診斷標準與慢性失眠症類似,但病程少於3個月,且沒有頻率的要求。 失眠症的治療方法一般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中醫治療四種。 心理和行為治療一直是失眠症首選的治療方法。最常見的是認知行為療法CBTI。 具體治療方法: (a) 睡眠衛生(不推薦單獨使用):找出失眠患者不良的生活與睡眠習慣,從而幫助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b) 認知治療:説明患者認識到自己對於睡眠的錯誤認知,以及對失眠問題的非理性信念與態度,使患者重新樹立起關於睡眠的積極、合理的觀念,從而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c) 睡眠限制:通過睡眠限制縮短了夜間睡眠的臥床時間,增加了睡眠的連續性,直接提高了睡眠效率,並且通過禁止日間小睡,增加夜晚的睡眠驅動力。 (d) 刺激控制:通過減少臥床時的覺醒時間來消除患者存在的床與覺醒、沮喪、擔憂等不良後果之間的消極聯繫,重建床與睡眠之間積極明確的聯繫。 (e) 鬆弛療法:放鬆治療可以降低失眠患者睡眠時的緊張與過度警覺,從而促進患者入睡,減少夜間覺醒,提高睡眠品質。該療法適合夜間頻繁覺醒的失眠患者。 (f) 矛盾意向:該療法假設患者在有意進行某種活動時改變了自己對該行為的態度,態度的變化使得原來伴隨該行為出現的不適應的情緒狀態與該行為脫離開,讓患者直面覺醒(努力入睡卻沒有能夠成功)及失眠所引起的恐懼和焦慮。 (g) 多模式療法:在失眠症的診療中,很多臨床醫師會使用不同組成形式的多模式療法(刺激控制、放鬆療法、睡眠限制)和睡眠衛生教育。 (h) 音樂療法和睡眠療法。 失眠的藥物包括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的藥物及非苯二氮平類的藥物(Z-藥物),抗憂鬱劑,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抗組織胺,以及褪黑激素等。非苯二氮平類雖然也是作用於GABA系統的benzodiazepine 接受體,由於非苯二氮平類具有ω1 接受體選擇性,比較有優異的安眠效果,且對記憶及認知功能較不影響;另一方面,非苯二氮平類藥物半衰期較苯二氮平類的藥物短,具有代謝迅速,不殘留,較不影響隔日作息的優點。也可利用第一代抗組織胺的副作用嗜睡來幫忙睡眠。使用安眠藥的原則: (a) 容易導入睡眠並維持睡眠, (b) 配合睡眠衛生原則或非藥物治療,保持最低的有效劑量, (c) 以不影響白天功能,追蹤評估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常見的安眠藥物如表1。 褪黑激素(melatonin) 是由人體腦下垂體中的松果體所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它會根據所接受的光量多少來決定分泌的量,主宰人體的生物時鐘運作,隨著季節及晝夜而變動。而褪黑激素在血中的濃度也與年齡有關,45歲以後大幅下降,到老年時晝夜節律漸趨平緩,甚至消失,因此老人家的睡眠通常較短也睡不好。其對改善睡眠有一定療效。 無論是服用安眠藥物還是褪黑激素,都要遵循醫囑,不要盲目使用。
物理治療作為一種失眠治療的補充技術,不良反應小,臨床應用的可接受性強。主要有光照療法;重複經顱磁刺激(臨床建議):以固定頻率和強度連續作用於某一腦區的經顱磁刺激,稱為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低頻(≤1HZ)rTMS能夠抑制大腦皮質的興奮性;還有生物回饋療法和電療法等等。另外,生物磁能療法(Biomagnetic Pair Therapy)對治療失眠也有較好的作用,這是一種完全對人體沒有副作用且不用打針吃藥的自然療法。 此為中國特有的失眠症治療方法。其推薦用藥很多,比如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推薦中成藥等;此外還可以使用中醫針灸治療和電針治療等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中醫在治療失眠症上有很大的突破和改進,是治療失眠症的輔助手段,越來越被大多數人所使用。 下一章,我們著重講講老年人失眠的病因與治療,歡迎大家查閱。 Disclaimer聲明: 以上資料由Poss技術團體儘責提供, 並僅供參考, 也不代表Poss立場, Poss對任何人仕因使用, 誤導,或依賴任何資訊或內容, 而至造成任何損失, 一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完)
失眠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一、診斷標準
二、失眠症的治療
1. 心理治療
2. 藥物治療
3. 物理治療
4. 中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