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失眠案例的診斷中,老年人失眠是非常突出的現象和問題。本文專門談談老年人失眠的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以現在的文獻以及研究來說,我們無法確定是否老人需要比較少的睡眠,不過對老年人來說,要睡得飽似乎沒那麼容易。老人獲得充足睡眠能力之所以降低,可能包含以下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松果體功能逐漸減退,下丘腦視交叉上核中的褪黑素分泌減少、心內神經元血管加壓素的表達降低,都會改變睡眠結構,使睡眠覺醒週期的調節能力下降。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退行性改變,還可導致睡眠調節功能的下降。另外,老齡相關的晶狀體渾濁可使下丘腦視交叉上核對睡眠覺醒節律的調節能力下降。 如睡眠相關呼吸失調(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週期性腿部抽動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簡稱 PLMD)、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 精神和心理因素是影響老年失眠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心理更脆弱且無助,老年人往往會感覺寂寞和孤獨。過於擔心家庭事務,但又力不從心,使得老年人容易抑鬱和焦慮。另外,喪偶、家庭關係不和諧、兒女不孝、經濟壓力大也會加重老年人心理負擔。此外,如果出現軀體性疾病,比如疼痛、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及其他瘙癢症等會進一步加重不良情緒的發生。老年人軀體疾病是多種多樣的。失眠症是老年抑鬱症患者常見的症狀,且易合併軀體上的不適。同樣長期失眠的患者也容易合併抑鬱或焦慮障礙。 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指的是提升睡眠品質的行為,而失眠通常是由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不良習慣所引起的。睡眠環境是影響人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噪音、強光、溫度不宜、床不舒適和缺乏陽光照射都可能會造成老年失眠症。 患者常以睡眠時間不足、睡眠深度不夠及睡眠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為主要證候特徵,具體可表現為入睡困難,或睡而不酣,或時睡時醒,或醒後不能再睡,甚或徹夜不眠等。如果符合老年人失眠症狀且失眠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並持續一月以上。即可判斷失眠。研究顯示,40% 的失眠患者同時併發精神相關的症狀,以焦慮症為大宗,憂鬱症次之,大約 90% 的憂鬱症患者同時也會出現睡眠障礙。 如前文所述,失眠症的治療方法有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這屬於心理治療的範疇。同時也有藥物治療法。比如服用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與非苯二氮平(Non-benzodiazepine)。但安眠藥不能想吃就吃,一定要透過專業醫師的診療,切勿自行服用。 對於老人,除了上述治療方法以外,還有以下其他重要的治療和調理方法,如下: 許多失眠症的患者被醫師要求「做功課」,也就是每天寫「睡眠日記」,記錄睡眠的時間和清醒的時間,還有每晚入睡所需的時間等等。而睡眠限制(Sleep restriction)就是醫師根據患者的睡眠日記,要求他限制睡眠時間的長短,直到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有所進步為止,睡眠效率即為每晚睡眠時間與每晚在床上醒來的時間兩者之間的比率。 經顱磁刺激(TMS)是一種神經刺激和神經調節電生理技術,通過磁場調節大腦皮層興奮度,失眠症患者大腦皮層屬於高興奮狀態,低頻刺激可有效改善睡眠品質,其機制可能與TMS刺激大腦產生抑制性神經遞質和促進松果體褪黑素的合成分泌有關。重複TMS可改善睡眠品質,並且不改變正常睡眠結構,無明顯不良反應的發生。此外,還有光照治療。此外,還可以採用生物磁能療法(Biomagnetic Pair Therapy),一種純天然無任何副作用不用打針吃藥的自然療法,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老人很害怕孤獨,所以老人是需要家人長期陪伴的,家庭和睦也是老人心情舒暢的重要保證。要關注老人的衣食住行,合理調節老人飲食。可以制定老年人長期失眠的調理食譜,比如: 1. 小米粥:小米性微寒,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小米中的色氨酸含量在所有穀類中獨佔鰲頭,食後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進入腦內色氨酸的量,能起良好的助眠作用。 2. 柏子仁燉豬心:豬心一隻,柏子仁10 克。將豬心洗凈血污,然後把柏子仁放入豬心內,隔水燉熟服食。有良好的安眠效果。(原文網址:https://bit.ly/2RgX8DC) Disclaimer聲明: 以上資料由Poss技術團體儘責提供, 並僅供參考, 也不代表Poss立場, Poss對任何人仕因使用, 誤導,或依賴任何資訊或內容, 而至造成任何損失, 一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完)
淺談老年人失眠的原因、診斷及治療
一、老年失眠症的原因
1、生理因素
2、原發性睡眠障礙(Primary insomnia)
3、心理因素和軀體疾病
4、行為和環境因素
二、老年失眠症的診斷
三、老年失眠症的治療與調理方法
1. 睡眠限制(Sleep restriction)
2、物理治療
3. 親情陪伴與改善睡眠環境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