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 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60%有先天性和遺傳因素,有40%的拇趾外翻屬於後天性的,也就是軟組織或關節鬆弛所引起的疾病,其中後天因素中有80%是因為鞋子的問題,比如長期穿高跟鞋、鞋尖或不合適的鞋子等。
香港骨科專科魏垚鑫醫生 表示,『早在香港50年代, 就有醫生著手研究, 長居船上的蛋家人, 因為工作原因, 大部分時間不需穿鞋, 故此沒有受到拇趾外翻的困擾; 而70年代前, 木屐是日本主要的鞋款, 故拇趾外翻較為罕見。這兩項觀察對證實拇趾外翻存在後天因素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隨著生活和文化的不斷洋化,人們開始跟隨潮流的演變, 穿著各種新式的鞋子,特別是因職業所需穿高跟鞋, 長時間的久站久走, 所導至腳趾壓廹, 更容易引至拇趾滑液囊炎 (Bunion), 或最終惡化成為拇趾外翻症(Hallux Valgus)。
除了外觀上的趾節腫大,拇趾外翻也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疼痛、觸痛
紅腫發炎
腳底皮膚變硬
腳趾突出部分出現老繭或雞眼
大腳趾僵硬、動作受限,可能導致患者身體歪斜
足部作為人體的基礎, 拇趾外翻可導至身體歪斜或不平衡, 除了全身痠痛, 嚴重者更影響健康發展, 或其它的生活行為。
拇趾由一節蹠骨頭和兩節趾骨組成, 蹠骨頭的內外側由韌帶包圍著, 內側和外側韌帶的平衡牽引就能確保人體站立時拇趾處於正確位置。
另外,第一蹠骨頭底部有兩顆細小的籽骨,又稱“芝麻骨”(sesamoid bones)。籽骨主要依賴蹠骨頭脊(crista)來穩定位置。正常的籽骨位於第一蹠骨頭底下。
通常女士們穿高跟鞋後腳跟也跟著升高 ,此時第一蹠骨頭底下的兩顆芝麻骨容易因失去蹠骨頭脊的承托而出現左右搖擺,倘若芝麻骨偏離正常位置,第一蹠骨頭便容易往外翻,長期下去容易形成內側 拇趾滑囊炎(bunion)。
拇趾外翻可形容為一種前足變形的症狀, 如第一蹠骨和拇趾骨之間的韌帶鬆弛, 或因寄著不適當的鞋而長期承受往外廹的壓力, 令其與趾骨之間的傾斜度大於15度, 即促成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雖然不會致命, 但拇趾受力不均而致關節紅、腫、熱、痛等徵狀, 嚴重者令人很難站立或行走。
健康的腳掌有其自然的橫切面和縱切面弧度,從側面看來,站立時第二蹠骨頭應比第一蹠骨頭高。但出現拇趾外翻的人士,第一蹠骨頭往往因關節變形而升高。在此情況下,腳掌所承受的壓力變回轉嫁第二蹠骨頭。若發現拇趾與足前掌第二蹠骨頭下經常長有厚繭,這就是拇趾外翻的併發症。
人們對待拇趾外翻有一些錯誤方式,使用不同類的拇趾外翻矯正器, 趾尖墊, 拇趾套,,期待可以把外翻拇趾拉回來,但對拇趾趾骨和第一蹠骨之間關節傾斜超過15度的拇趾外翻, 其實起不到作用, 並且至巧反拙。
拇趾外翻所牽涉的問題非純粹的軟組織(韌帶)鬆弛,還包括骨骼和關節病變,共有三大範疇。只有同時把上述三大病變處理,才稱得上為適當和完整的解決方法。
於法國和日本流行的拇趾外翻矯形手術 截骨手術(Scarf’s Osteotomy)透過Z形的切骨技術和兩顆特製的螺絲,就能把拇趾外翻連帶的病變一次性徹底解決。此手術共有4個步驟:1、先將拇趾外側的韌帶放鬆,讓芝麻骨能夠回到正確位置;2、根據術前的檢查和計畫進行切骨;3、把內側的關節膜收緊;4、如有需要,可同時處理其他腳趾病變,如梯形蹠骨或嚴重拇趾外翻所造成地“交叉腳趾”等。
Scarf’s Osteotomy截骨手術 的發明是基於人體足部大量解剖學的研究,具有非常全面和彈性的手術,它可以根據個別症狀的嚴重性,切骨的傾斜度可任意調教。而Z形的切骨技術能避開血管,保留蹠骨頭的血液供應。另外,透過準確計算切骨角度,就能達致降低或升高第一蹠骨頭、矯正拇趾外翻的情況、拇趾不良旋轉及重建腳掌弧度, 亦能做到廷長或縮短腳趾的目的。
魏垚鑫醫生解說: 『手術後只有1cm到4cm的傷口, 分別在足背拇趾與二趾之間及前足掌拇趾內側位置。由於應用了特製的螺絲,切骨處的內固定十分穩固,患者與手術後次日就能負重行走。完成手術的人士,一般要穿著8星期的特製保護鞋固定腳型,而術後的兩個月就能穿正常的鞋回歸正常的活動。』
『接受手術治療後, 拇趾畸形得以改善。足底的厚繭會漸漸消失, 拇趾的痛也會舒緩。』
『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嚴重骨質疏鬆、糖尿病和類風濕關節炎等病人不適合。另外, 病人如果不能配合康復治療之所需, 也不適宜進行此項手術。』
魏醫生補充:『拇趾外翻的切骨手術其實很安全, 而且能一次性和徹底根治問題。因害怕和擔心而令自己蒙受不必要的痛楚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Disclaimer聲明:
以上資料由Poss技術團體儘責提供, 並僅供參考, 也不代表Poss立場, Poss對任何人仕因使用, 誤導,或依賴任何資訊或內容, 而至造成任何損失, 一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完)